許多四、五十歲的上一代常抱怨下一代愈來愈「宅」,認為「宅男宅女」是孤癖、沈迷網路或次文化、不擅社交的社會邊緣族群。
事實上,宅,已經成為一種全球,也是台灣新的生活方式。宅,甚至可以是新時代競爭的潛能。
「二十世紀製作人決定誰是明星,如今我們處在人類歷史上『知識宅』最多的時代,是人民抉擇潮流、明星,」他從近來星光幫藝人,透過網路討論版、youtube十倍速傳播而爆紅,有感而發,「不只音樂工業,各行各業都從創新的前端轉為流行的後端。我們現在被這群宅的喜好、品味所決定。」
宅世代的主角多集中在四十歲以下、受web2.0薰陶的一群世代,包括人數至少百萬以上的青壯年、青少年及小孩。他們可能就在你的周圍,你的同事、7-eleven店員、甚至總機小姐。他們習慣與自己獨處,但需要msn或電郵與人互動、喜歡以ipod或遊戲機打發時間,或是每天固定瀏覽社群網站或接收第一手訊息的習慣。
宅世代有其光譜,有人宅得成為隱蔽青年,但也有愈來愈多人宅出特色與競爭力。宅出競爭力者,是對影像敏銳、資料蒐集力強、有種永不滿足的研究癖與向上心,還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欲並喜愛分享。
宅世代預告的是未來五年到十年的生活方式、消費型態、文化品味,他們雖自成一格,但他們的數量、能量目前已厚實到影響我們的品味、消費行為、甚至改變企業和民主的運作邏輯。
有眼光的企業、國家已先行向宅世代佈局。
台灣起家、紅到中國的網路社群、有六百多萬會員的「愛情公寓」,已吸引宜家(ikea)、寶僑等企業,上虛擬世界向宅男宅女們行銷,賣起虛擬沙發、線上洗髮。bmw則瞄準台灣十八到二十二歲遊戲宅,在休閒線上遊戲「跑跑卡丁車」裡,賣起虛擬的mini-cooper。
提早經營年輕消費者外,福特資深品牌經理蘇嘉明更覺得,「他們(宅族)的一句話,比電視廣告還具說服力。」
網路世界由宅族發號施令
為什麼企業、政黨等實體世界的主宰者,也意識到在宅族活躍的網路世界,只能由宅族發號施令。
從台南崛起的mobile01,是一群科技宅男組合而成的3c社群評論網站,每天平均瀏覽人次超過二百六十萬,四年內站穩華人市場。
他們的威力已讓華碩等大廠的pda手機上市前,選擇在mobile01做第一手曝光與測試,由業餘科技宅男測試機種,寫評論報告、張貼網上分享。企業發現,科技宅的背書,有助於品牌認同與銷售。
連政黨也意識到這股宅勢力。
不久前,美國cnn與youtube合作,由網友向民主黨候選人麻辣提問,像是問候選人喜不喜歡身旁的對手。數位大國南韓最紅的社群網站「cyworld」,目前有二千二百萬、近一半的國民在上頭生活,這種力量,連首爾市長吳世勳、南韓大國黨前主席朴槿惠都有虛擬小窩,與人民互動。
台灣的兩大黨和兩位總統候選人,也積極透過部落格寫日記、累積人氣。
是怎樣的外在環境與內在渴望,造就台灣宅時代與宅世代的到來?
網路~3c~國家科技力~迎接宅世代
網際網路是宅世代全面引爆的關鍵。
網路對宅族,像空氣,也讓其生活走向物理空間的「宅化」。
四年前,全台上網人數一千兩百萬不到,今年,全台上網人數已突破一千五百萬;網路族平均每週上網超過七小時者,達六八%;而每週上網超過二十小時(每天上網約三小時)者也有三六%,但六年前,這個數字只有八%。(見下表)
宅族不止在網路上工作學者 , 更在網路上生活。
幫已故網友辦網路告別式、在「愛情公寓」虛擬同居。
《魔戒》三部曲譯者朱學恆,是最典型的宅男。
朱學恆每個細胞都宅。可以待在五坪大的臥室,好幾天不出門也不覺無趣;房間裡成堆的漫畫、模型、還有最紅的玩偶keroro軍曹陪伴。
但他的朋友很多。部落格一更新,兩岸三地就有三、四千位網友瀏覽。他吸收資訊的速度讓他覺得,「幹嘛要出門呢,沒有理由得和實體世界的人建立關係。」
就在這間臥室裡,朱學恆建立了開放式課程網站、集義工之力譯mit課程。但朱學恆宅的代價是,六年來胖了二十公斤。
web2.0、數位相機的普及,也強化不可逆的宅潮流。
mobile01執行長蔣叡勝發現,這世代是眼見為憑,照片的分享使宅人們更黏著網路。「好像只要看到圖片,就親臨現場,吃到一碗好吃的冰、像自己環島一趟,還不會痛苦或花時間,」三十二歲,從專科就很宅的他形容。
【本文轉載自天下雜誌379期】
[income for life 終生保障收入系統]www.cchou.ws
觀看中文影音說明dvd http://www.cchou.ws/freedom_big1.php
gdi︱.ws︱gdic︱居家︱soho︱網路賺錢︱傳銷︱直銷︱網域︱網路空間︱網路行銷︱創業 在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