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斯談愛與恨 ( 摘自《個人實相的本質》)~情緒篇~
 |
你首先必須愛你自己──在你愛別人之前。
藉著接受你自己而喜悅的做你自己,
你完成了你自己的能力,
而只是你的在場,
就可以使別人快樂。
你不能夠恨你自己而愛另外任何人,
因為那是不可能的。
反之,
你會把所有你以為你所沒有的特質投射到別人身上,
在口頭上讚美他們,
而心中卻恨那個人,
因為他有你所沒有的那些特質。
雖然你聲稱你愛那個人,
但你會試圖去顛覆他存在的基礎本身。
當你愛別人時,
你給他們他們天生的自由,
而不懦怯的堅持他們必須永遠的來照應你。
在愛裡,
是沒有分別的,
在孩子對父母,
父母對孩子,
妻子對丈夫,
哥哥對妹妹之間的愛是沒有基本上的不同,
而只有愛的各種不同的表現與特質,
然而,所有的愛都予人肯定。
它能夠接受由理想遠景的歧出而不加以定罪。
它不比較被愛的人的實際狀態與你預見的潛在理想狀況。
在這個遠景裡,
那個潛能被視為是『在場的』,
而在實際與理想之間的距離並沒有造成矛盾,
因為它們是共存的。
現在:
有時候你想你恨人類。
你也許認為人們──與你共享這個地球的其他人 ──瘋狂。
你也許對你認為的他們的愚蠢行為,
嗜血的方式,
以及他們用以解決問題的不適當與短視的方法大發睥氣。
所有這些都是建立在你對人類應該是怎麼樣的理想化觀念上──
換言之,
你對你同類的愛上。
但如果你貫注於那些不怎麼理想的各種情況上的話,
你的愛就可能就會迷失。
當你以為你最恨人類的時候,
事實上,
你是陷入了愛的兩難之境。
你在把人類與你對他的懷著愛心的理想化的理念相比,
然而,
在這種情形下,
你忘記了實際涉及的人們。
你把愛放在這樣的一個層面上,
以致你把自己與你真實的情感分開了,
而不承認那摯愛的情感──你不滿的基礎。
因為你害怕你所愛的──在這個例子是指人類全體──
不能夠配得上你的愛,
因此,
你否定了這個情感的衝擊,
而在你的經驗裡你就感受不到多少的愛意了。
因此,
你是集中在理想的『離題』上。如果反之,
你能容許自己把實際上在你不滿後面的愛意釋放出來,
那麼,
光是它就可以讓你看見現在大半逃過了你的觀察的在人類裡的可愛特性
休息一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