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部落格 > 部落格文章
 
守舊觀念
 
分類:轉載文章

2010/8/26 上午 03:22:58

 

◎庄腳人

某些作為若跟不上時代潮流,就會被認為是落伍或守舊。早期台灣社會有句話說:「新例無設,舊例無減」,這是封建時代的通俗格言,不知剝奪或犧牲多少青年男女的自由戀愛與婚姻。例如早期特定姓氏的男女不得通婚、男女年齡差距幾歲不得結婚、某特定生肖亦不宜結婚等,這些不合邏輯的習俗,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早期的建築物,從破土、上樑,以至入厝的時辰,都要慎選。尤其四合院的面向,也要視其地理風水用羅盤來測定;工廠開工、商店開業,一樣要選擇良辰吉時。而嫁娶的訂婚、結婚時間,則多由男方請命理師選定後,再將「日仔單」送請女方覆日才能決定。另外小孩子出生後,也要請命理師依照孩子命運之屬性,來取「名字」。凡事都要順從傳統習俗來行事。

最費神的是往生者的後事。人在病危將要斷氣時,要移置到大廳的「大邊」(面向出口的左邊),一旦斷氣死亡時,家裡的女性就要放聲大哭。如果家庭經濟比較寬裕的,要馬上請道士來做「功德」開魂路,而且在頭七(亡後第七天)、三七(亡後第三週,傳統稱為女兒七),五七(亡後第五週,傳統稱為孫仔七)、滿七(亡後第七週)、百日(亡後一百天)、對年(亡後一年),甚至亡後三年的合爐(將往生後的臨時牌位燒毀,併入歷代祖先之神主牌),以至出殯當天都要做「功德」。這些做七、百日、對年、三年等法事,後來的人都設法縮短時間。

人往生後,家屬除了要不厭其煩、花錢做好多次「功德」,還要去買「大厝」(棺材),並請地理師看「入殮」的時辰。此外,出殯落土(埋葬)的時間,不能與家屬子孫兒女的生肖相沖。因以上諸多條件,出殯時間往往會拖延許久。入殮後的棺材為了防止屍體腐爛飄出味道,必須以黏膠將棺材本體與棺蓋密封。

這些都是早期視為必然的習俗。

其實當今的台灣社會,教育普及、科技發達,一般家庭生活也較以往富裕,早期不合邏輯的不當習俗,幾乎都已受到改善,無論婚期、建築物或葬儀等,都改以現代化形式處理。然而在此將古事重提,是因近日有一位年老的鄰居往生,與其年齡相差無幾的夫人,卻守舊頑固地堅持,一定要用傳統式的大棺材。但其所居住的是公寓樓房,沒有電梯,樓梯又狹窄,棺材無法搬上樓放置於大廳,後來只好租用空地,搭建起帆布棚放置棺材並設置靈桌,由其子孫輪流守靈。夏天炎熱又無法裝設冷氣,子孫也只好忍受燥熱的天氣與滿身黏膩的汗水守靈。出殯當天,前往祭拜送葬的族親及遠近友人,同樣流汗濡衣,且私下都怨言為何不到殯儀館等有冷氣的地方,反讓主賓同受溽暑之苦。這一切都歸咎於那位老夫人過於守舊、頑固的觀念所致。

 
 
目前評價:0
 
您對這一則文章的評價:
 
回應內容:
 

我要回應: